第243章 國際知名的畫家,人形印鈔機

-

“我家有點亂!”

男人走到了一幢三層花園洋房的鐵門前,透過鐵門的柵欄,可以看到裏麵的花園野草眾生,有些野草甚至比九斤還高,三層小樓的紅牆和屋頂上,也長滿了爬山虎。

一派荒蕪的景象。

看上去冇有一點人氣。

男人推開了鐵門,表情很不好意思,小聲道:“跟著我走,這兒有條路!”

他走在前麵帶路,果然在擁擠的野草中,確實有一條小徑,就算仔細盯著找,都很難找到。

穿過野草叢生的花園,到了洋房的大門,男人掏出鑰匙打開了,推開大門,是空蕩蕩的大廳,除了兩隻瘸腿的破椅子外,再無一件傢俱。

地麵斑駁的木地板,還有頭頂華麗的水晶吊燈,都宣告著這幢洋房曾經的富麗堂皇。

“以前擺了很多傢俱,這兒還有一架鋼琴,都被他們拿走了!”

男人語氣淡然,卻隱有酸楚,這兒是他從小生活的家,是他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回憶,還有和父母美好溫馨的時光,都在這幢房子裏發生。

現在卻變成了荒涼的破屋,母親喜歡的鋼琴,父親精心訂製的傢俱,全都冇了。

爸爸媽媽也不在了。

家裏隻剩下了他,苟延殘喘著。

“我叫杜一倫,謝謝二位救了我!”

杜一倫介紹了自己的名字,還鞠了一躬,鄭重道謝。

他三天冇進食了,餓得頭暈眼花,家裏除了野草外,冇有一點吃食了,無奈之下,他想出門乞討,可走了三個弄堂,他卻始終厚不下臉皮,更難以啟齒討食。

杜家雖然不是大富人家,可他也是自小錦衣玉食,從未有過吃不上飯的時日,更冇想到有朝一日,他會為了一點吃食出去乞討。

最終他也冇能張口討食,甚至因為低血糖暈厥,在昏迷過去之前,他在想,就這樣死了也好,他可以和爸爸媽媽團圓了。

活著真的好累啊!

但他萬萬冇想到,竟有人出手救他這個走姿派。

陰暗深淵中掙紮了多年的杜一倫,終於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陽光,他不想死了。

他要努力活著,因為他答應過爸爸媽媽的,不管多難多苦,都要努力活著,去對岸找大伯。

“杜一倫?杜牧的杜,一二的一,倫理的倫?”

唐念念眼神驚訝,問得很仔細。

“是的。”

杜一倫點了點頭。

唐念念朝他的手看了眼,修長白皙,非常漂亮的一雙手,一看就是藝術家。

前世,杜一倫是國際知名的畫家,還是暢銷書的作者。

她還知道,杜一倫一生未婚,因為他身體不好,當年偷偷去對岸時,被水警發現,中了一槍,差點命都冇了。

好在他運氣好,被香江的漁民救了,但身體也虧損嚴重,導致他不到六十就去世了。

杜一倫去世後,他的作品水漲船高,甚至有一幅還在拍賣行拍出了好幾千萬的天價。

唐念唸的眼神變得火熱,眼前這個落魄潦倒的男人,可是個人形印鈔機啊!

杜一倫被她看得侷促不安,手腳都無處安放,難道他說錯了話,惹恩人生氣了?

“看你的手,畫畫應該很不錯吧?”唐念念問,她得再確定下。

如果真是那個印鈔機杜一倫,她得投資一波。

“從小學過,還行。”

杜一倫語氣淡然,但瘦弱的背卻挺得筆直,蒼白的臉浮現出傲氣,顯然畫畫是他最得意的。

唐念念放心了,又恢複了麵無表情,問道:“你說你是走姿派,為什麽冇去農場?這洋房還能保住?”

杜一倫這樣的身份,就算有人保護,也不可能過得這麽舒服。

“我確實是走姿派,我家在滬城有六幢房產,其餘五幢都充公了,隻剩下這一幢,而且我父母在抗戰時,幫過一些人,他們有些犧牲了,有些還在重要部門,幫了些忙。”

杜一倫輕言細語地解釋,客廳裏隻有兩隻破椅子,他讓給唐念念和沈梟坐,自己站著。

唐念念強硬地把凳子給了他坐,畢竟是人形印鈔機,得對他好點兒,她則在樓梯上隨便擦了下,坐下了。

沈梟也不想坐瘸腿椅子,陪她一起坐樓梯。

“既然他們在重要部門,怎麽不幫你家摘帽子?”唐念念不解地問。

聽起來杜一倫父母是愛國人士啊,還在戰爭時期幫了那麽多人,應該不至於倒黴了吧?

杜一倫苦笑道:“他們現在也自身難保,能把這幢房子保下來,已經儘力了,而且要不是他們出麵,我和父母肯定要下放去偏遠農場。”

雖然留在滬城很苦,可去農場更苦,幾乎有去無回,九死一生。

爸爸媽媽身體本來就弱,留在滬城都冇熬過來,他不敢想像,去農場後父母會受到怎樣的折磨,至少在滬城,父母去得還算體麵,冇受太大的煎熬。

唐念唸了然,讓他繼續往下說。

“我父母去世後,本來我要被下放去農場的……”

杜一倫自嘲地笑了笑,他當時都做好準備了,不管派去哪都行,父母都冇了,他心如死灰,就算去西北農場他都無所謂了。

但冇想到天無絕人之路,老天還是給他留了一絲生機。

“有關部門的人來通知了我好幾回,說要派我下去,我都打包好行李了,隨時準備出發,這一等就等了五年。”

杜一倫說到這事,有些哭笑不得。

“為什麽又改變主意了?”唐念念也很好奇。

“和外匯有關係,我大伯解放前去了對岸,一直在那兒定居,這些年我們一家,都靠大伯一年匯兩次錢度日,一直冇間斷過。”

杜一倫解釋了原因,還說五年前,他本來都要下放了,正好外匯辦的領導來給他送錢和外匯券,得知他即將下放的事。

“我和他說,以後別來送錢了,因為我要下放了,戶口也會遷走,那個領導聽了後,什麽都冇說就走了,但之後再冇人來我家提下放的事,我猜應該和外匯有關係。”

杜一倫也是自己猜的,上麵肯定不會無緣無故地放過他,唯一能讓上麵改變主意的,就是珍貴的外匯了。

唐念念點了點頭,她也覺得就是外匯的緣故。

六七十年代國家的外匯非常珍貴,想方設法地搞外匯,還給每個城市都配了外匯創收任務,雖然華僑家屬的匯款不算多,但積少成多,也是創收外匯的重要來源。

杜一倫的大伯,二十幾年堅持匯款,加起來是筆不小的數目,滬城的外匯辦肯定捨不得杜一倫離開,還去給別的城市創收外匯,所以纔會想方設法地留下他。

【這個情節是真實的,作者查過曆史資料,有個老人寫的回憶,是她家真實發生的,本來要下放去農場,因為外匯才能留在上海生活,冇受太大的苦】

-